
体育活动制度(通用6篇)
在生活中,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,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、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、道德、法律(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)、戒律、规章(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)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、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。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,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育活动制度(通用6篇),欢迎大家分享。
体育活动制度1遵照医嘱参加与自己身体相适应的锻炼,禁止患病、带伤学生参加
一、课内体育活动
1、学生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装,穿运动鞋。体育课中,如确需穿钉鞋时,必须得到体育教师的允许。
2、学生上体育课必须遵守纪律,听清教师关于课堂体育活动应注意的事项,记住安全要领,增强安全意识,防患于未然。要服从教师的安排的调配,不做与该课无关的事。不得擅自进行教师没有布置的活动项目。进入各种体育场地要遵守场地制度。
3、体育教师为安全责任人,负责上述安全教育。
二、课外体育活动
1、所有班级和学生按规定参加体育课外活动,并按规定的项目活动,不得擅自进行其他项目的活动。
2、学生在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,并按体育活动项目所规定的安全要求进行。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,做好安全保护工作。
3、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要在指定场地上进行,不能乱窜乱跑,影响其他班级学生活动。严禁学生之间互相争执 ……此处隐藏2692个字……
1、全体师生必须按时参加。
2、周一、周三由班主任负责,周二、周四由副班主任负责。
3、各班在指定位置按照规定项目进行活动。
4、严禁学生出现乱跑、追逐、打闹现象。
5、各班要创新活动模式,在活动中真正让学生锻炼身体,体验快乐,健康成长。
六、体育教师职责:
1、负责活动场地的布置,安排各班在指定的位置活动。
2、负责检查学生携带体育活动器材情况,学校能提供的要按时发出与收回。
3、负责活动场地以及全体学生运动时的安全。
4、巡视各班活动情况,对学生的运动项目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,力争动作规范与完整。
5、通过引导,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,提高学生的运动质量。
七、班主任、副班主任职责:
1、督促和提醒学生按时参加体育课外活动。
2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,保证活动时班级学生有序参加,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。
3、配合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运动项目进行指导和帮助,保证活动质量。
4、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,在活动中积极起模范带头作用,做学生的表率。
5、对班级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和表扬,通过创新管理办法,努力形成良好的班级锻炼氛围。
八、评价机制
学校将成立课外体育活动领导小组,每天负责对各班活动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,通过对班级参与人数、教师辅导质量、学生携带体育器材,班级有无追逐打闹、活动中有无创新等方面进行评比打分,对表现好的班级和个人要表扬和奖励,对落后的班级和个人要督促和提醒,努力形成学校人人参与、动作规范、丰富多彩、富有特色的体育课外活动良好氛围。